集賢路街道:凝心聚力解民憂 主題教育顯實效
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工作開展以來,集賢路街道以為民向黨的心力和源源不竭的動力,吹響為民服務集結號,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。
真情幫扶 為民紓困
“多虧了你們的幫忙,才讓我們扛過來了。”狹小的房間內,半倚在床上的朱寶榮手握著前來走訪探望的網格長動容地說到。
40歲的朱寶榮是住在碟子塘社區香粳巷11號樓的居民,身患紅斑狼瘡和股骨頭壞死,疼痛難忍,出行困難。丈夫王有應是皮革廠下崗職工,患乳腺增生和雙腎結石,年幼的兒子剛上初中,一家三口只能依靠低保金和王有應偶爾打零工維持生活,昂貴的醫藥費和生活重擔,沉沉的壓在他們身上。
社區了解情況后,及時幫忙聯系了博愛醫院進行治療,并協調減免醫藥費。同時還對接區工會、團區委等多個部門,幫忙申報了生活救助、工會幫扶、貧困助學等……工作人員更是多次上門走訪,送上慰問品,鼓勵他們積極面對生活,幫助他們渡過難關。
9月以來,街道深入走訪看望轄區困難家庭和殘疾人家庭共40余戶,宣傳低保、社保、養老等相關政策,提供公益性崗位、技能培訓機會和創業貸款、低保以及殘疾人補貼等服務。
真辦快辦 化解糾紛
2019月11月5日,壕埂街10號住戶李禧安來到碟子塘社區,尋求幫助解決糾紛。社區了解到,該住戶廚房的地磚松動向上拱起,恰巧樓下住戶對新購房屋進行裝修,故而懷疑是樓下裝修引起地磚拱起,雙方就此發生爭執,各執一詞。
社區網格員開新亞立即上門了解情況、進行查看,并邀請市房產局監察大隊專業人員上門進行實地勘察,分析地磚拱起的具體原因。經勘察,認為裝修不會引起房屋主體安全問題,但由于此樓建設年代較久,樓上的廚房的地磚松動向上拱起與裝修存在一定關聯。隨后,社區與監察大隊立即召集雙方進行會商,經過溝通交流,最后達成協議,由樓下負責更換樓上廚房松動的地磚,雙方握手言和。
作為一名扎根社區15年的基層人員,開新亞每天面對的都是居民間“雞毛蒜皮”的瑣事,然而這些不起眼的小事在居民心中卻是如山的大事。他表示,解決一起這樣的小糾紛,就是解開居民的一個心結,架起政府與百姓的“連心橋”,今年以來,街道共調解矛盾糾紛200余件。
合力共建 共解難題
“萍姐,是我,行管局小區3號2樓。”“小鮑啊,怎么了?”碟子塘社區城建干事陳莉萍答道。“我家那個水道,上次管道疏通人員上門清理后,堵塞情況還是存在啊,下班回來家中污水遍地呢。”居民鮑女士在電話里著急的說。
掛斷電話后,萍姐立即聯系相關專業人員上門發現,一樓的店鋪中也有污水不斷溢出,嚴重影響了樓下門面商鋪的周圍環境與經營,經過一番勘察找到問題是出在下面的化糞池堵塞,需要進行改造。
但施工改造可能影響到周圍居民,改造資金也需要解決。社區協商委員會隨即邀請化糞池改造施工單位、3號樓受影響單元的居民及樓下商鋪的經營戶、社區工作人員等召開專題協商會議,聽取施工人員的具體施工方案及資金預算,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和建議,最終形成改造施工方案。施工過程中,樓上住戶、商鋪經營戶、社區工作人員輪流值守監工。
化糞池滿溢是近年來老舊小區普遍存在的問題,對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有著直接影響,但社區結合“主題教育”工作,堅持合力共建,共解難題,有效促進了社區各項為民服務解難題的工作效率,切實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參與度、滿意度和幸福感。